“对不起,我已经决定去香港科技大学了。”2012年6月底,张同学在电话里婉拒了北京大学吉林招生组邀请。几天前,他的同学也以同样略带惋惜的口气拒绝了清华大学的邀请。两位高考65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香港。近两年,就读港校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新鲜的是自2003年港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以来,来势汹汹地“挖走”了数以万计的高分考生,甚至让清华、北大一直处于被动。
自2003年教育部允许港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以来,香港高校在内地已由最初的每年招收不到200名本科生,发展到如今1600人的规模。据统计,目前在港学习的内地学子已超过万人,特区政府承诺,将增设10亿港币奖学金、6000个宿舍床位,进一步提高同内地大学的竞争力。“去香港读大学”已然成为高考新时尚。在这风潮的引领下,很多高分考生选择了香港,而他们的学长,毕业于东北师大附中的2009届毕业生刘明远则是更早的实践者之一。3年前,刘明远以高考629分的成绩被香港大学录取,从此远赴亚洲金融中心追寻自己的金融梦。像刘明远一样,每年内地都有近300名优秀考生被香港大学录取。
一、诱人之处:从“零”做起
刘明远现在就读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他说,在香港,学生们习惯把在进入香港高校后的第一年预科称做“零”年级。学生主要是强化英语和数学的学习,而不用忙着选专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学校里开设的任何课程。”一年准备后,学生在高校的第二年才真正开始大学的学习。“香港高校的学习氛围相对宽松,上课也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并且用英语交流,没有固定的同学和老师,基本没有太多作业。所以,就读香港高校的学生都有比较好的自我约束力,并学会自我规划,有计划地学习有用的知识。”刘明远说,在香港高校里,学生真正开始选择专业是在大三。在大学的后两年,学校会向各专业的学生推荐一些课程,但具体学哪门由学生自己选择。
二、“实用”与“专一”
香港高校之所以吸引大量内地高材生,甚至“挖了”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的墙脚,是因为港校的实用主义和专一精神。刘明远在大二的会计课上,和同学曾查阅了服装品牌佐丹奴、Esprit连续3年的财务报表。“我们最后要写论文、做幻灯片,还要用演讲的方式,向教授介绍对两大公司财务情况分析结果,例如两大公司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优点在哪、需要如何改进等,在课题结束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刘明远在大二的课程中,教授在提供了雅芳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相关背景资料后,就开始让学生们分组扮演公司的市场部、财务部职员。“这就是香港高校的实用主义,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无需公司再培训,基本可以做到拿来就用。”刘明远说。
三、治学严谨成竞争核心
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仅仅20年,但却在诸多权威排名中屡次超过清华、北大等百年名校排名亚洲第一。尽管如此,港科大至今仍然只有4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卜奇说,他选择港校除了传统上认为的拥有国际背景;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体合作能力;了解法治运作过程、摆脱固有思维之外,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无外乎就是“治学严谨”四个字。
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只能说明内地高校在与港校甚至今后将进入中国与国内高校一争高下的洋大学相比,不具备竞争力。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我国高校共有3所大学排进世界200强,北大排名49位,清华71位。但以内地上榜所有大学总分计算,我国内地大学在亚洲排名第四,排名前三的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排在第五位。
文章来源:港校直通车 www.gohku.com